日前帶兩千金去北海道,首要原因就是小孩很想玩雪;既然認真要玩雪,那如果只是踩踩雪、在雪中走來走去,那就太可惜了;於是我準備了好幾種雪地科學實驗/活動,計畫找地方盡情做實驗。
先說結果:小孩玩得很開心,不過我計畫的時間其實不夠,因為高緯度地區冬天日照時間短,早上七點左右才日出,下午不到四點就日落了。白天這段時間也不是全部都可以拿來做實驗,要吃早餐、吃午餐,還要泡湯跟跟和旅館裡的其他小朋友玩樂,另外就是在戶外待太久會太冷(一次最多兩小時就要帶進去室內)。
不過我有一個預設是正確的,就是這樣的活動適合在人不多的地方舉辦,因為不管是雪磚還是冰球,都需要在戶外放置相當的時間,不能放在室內暖氣房裡(朝外的窗檯上可以啦),如果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做這種活動,可能東西沒放多久,就被清理環境的工作人員處理掉。
我們這次去的溫泉旅館在大雪山國家公園裡面,人煙罕至,連溫泉街都沒有,住客也不太會在旅館外面逗留;我們一到旅館,放好行李、拿了道具,就趕快出去尋覓適合的地方,也很順利在大門口邊邊找到一塊適合的空地。我們弄好前置作業回到室內之後,還是很掛記我們放在外面等待熟成的雪磚,整晚在旅館大廳隔著玻璃確認了好幾次,幸好都沒有被破壞。
前情提要完畢,進入正式介紹:
什麼是粉雪?
還沒生小孩前我在雪地有試過堆雪人,雪太蓬鬆沒辦法成功就放棄了;這次兩千金摩拳擦掌要做雪人,我不想重複過去的失敗經驗,特別做了點功課。
發現原來雪分成好幾種,其中粉雪的觸感就像散沙,容易鏟起來但很難組合,濕雪 (Wet Snow) 則剛好相反。這兩種雪之間的差異就是地表溫度。地表溫度如果是僅剛好低於零度,雪落地時就會因為稍微融化而增加濕度,進而形成厚重且濕氣重的雪;如果落地時低於零度不少,就會出現粉雪。
看到這裡,我們很可能會認為濕雪比較好用,但最適合做雪雕的其實是粉雪 (Powdery Snow),因為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意塑型。
堆雪人玩雪雕所需材料製作方法:
雪雕所需材料:
- 雪磚壓模器具(我們是用樂扣樂扣塑膠盒)
- 塑膠刀(Costco熟食部的那種切披薩的刀子就可以)
- 噴瓶+食用色素
- 裝飾小玩意(鈕扣或樹葉之類的)
玩雪雕製作過程:
作法說穿了沒什麼,簡而言之就是把粉雪舀到模具裡,壓一壓之後再加再壓,直到雪整個變的很紮實,這時候倒轉模具,扭一下把整塊雪倒出來。這時候的雪塊雖然定型了,但還是很蓬鬆,一摸就會散開,這時候還不能雕刻,要在戶外放置熟成至少兩小時以上。
我很喜歡做雪塊的過程,因為很容易有成就感,不太會失手,倒出來的雪塊又好可愛。
做玩雪塊之後,我們就把雪塊們放在外面過夜,隔天吃完早餐再去檢查的時候,雪塊已經固結了 (sinter);固結的雪塊的質地明確比較紮實,可以整塊捧起來,用塑膠刀割下去,會有ㄎㄧㄚㄎㄧㄚ的聲音,這時候就可以雕刻了,雕刻完還可以用食用色素上色,或拿鈕扣等小玩意裝飾作品。
最後說一下,使用噴瓶上色,成色並不會是鮮豔的實色,而是比較類似棉花糖的那種粉粉色彩,看起來很好吃啊。
順帶一提,大推我找到這個雪雕網站,站長是一位加拿大退休老師,他對這項技藝真是充滿熱情!
用氣球做彩色冰球:
除了雪雕,我們還玩了彩色冰球,這作法相當簡單,不一定要有雪,只要氣候接近冷凍庫就能玩。
彩色冰球所需材料:
- 水球
- 灌水球接頭(水球好幫手)
- 食用色素
彩色冰球製作過程:
水球完整結冰需要的時間比較久,所以我們一到旅館,放好東西接著就是趕快擠在浴室裡做水球。作法超簡單,基本上就是先在水球裡面滴幾滴食用色素,再從水龍頭灌入清水打結,接著拿去雪裡埋起來。
在結冰的過程中,橡膠會失去彈性,有的部位甚至會裂開,輕輕一剝就可以撕下來,不過記得要給水足夠的時間結冰;就我們這次的經驗,12個小時只夠讓外面變冰,裡面還是水,如果不想等太久,記得水球別灌太多水做太大顆。
做好的冰球滾來滾去很好玩,不過記得叮嚀一下小孩,冰球超硬的,不可以拿起來丟人,不然可能會造成危險噢。
彩虹冰椎實驗(Rainbow Icicles):
這個實驗的目標是觀察水在低溫下結晶的過程,進而理解層雲峽冰瀑季裡的那種尖尖冰椎是怎麼生成的。
彩色冰椎所需材料:
- 廚房棉線或是麻繩
- 夾鏈袋
- 冷水跟水杯
- 食用色素
- 牙籤或可以戳洞的尖銳物體
- 噴水瓶
彩色冰椎製作過程:
首先,將食用色素水倒入夾鏈袋裡,接著在戶外找個地方懸掛夾鏈袋,將棉線斜斜掛著,最好呈現45度角;接著把用牙籤把夾鏈袋戳破,開一個小洞,讓色素水滴落,好讓被下面的棉線吸附,水的流速不能太快;隨著水越滴越多,整條棉線也就吸飽水分。
這實驗的環境需要低於零度(越冷效果越好),最好在傍晚的時候進行,接下來整晚放著,讓 吸附了水的棉線漸漸凍結,形成一層薄冰,慢慢累積增厚之後,隔天早上起來看,就可以看到有顏色的冰椎。
記得注意挑安全的位置掛棉線,以免冰椎掉下來造成危險;如果想做出多種顏色的冰椎,要等第一層完全凍結之後再換顏色。
自然冰飾藝術實驗(Ice Art):
這實驗完全沒有危險性,三歲可做!簡單來說,這就是蒐集一些自然界的材料,放進裝水的模具裡,等水完全結冰之後取出,接著就可以開心把玩觀賞;只要夠冷,冰飾藝術製作的難度就等於零,也不需要特別找場地,擺在窗檯上過一晚就可以了。
其實這在台灣也可玩,把模具放進冷凍庫裡就是了,只是如果天氣不夠冷,成品沒玩兩下就會融化了。
自然冰飾藝術所需材料:
- 清水
- 食用色素(選配),可以滴幾滴在水裡,讓成品呈現漸層色調。
- 各種自然材料,如樹葉、花瓣、樹枝等。
- 容器模具,透明塑膠杯很好用,薄薄的紙盤也不錯,不過基本上只要能裝水的東西都行,我也有看到有家長用蛋殼!
自然冰飾藝術製作過程:
帶孩子在戶外蒐集自然材料,接著將材料放進適合的容器內,排列擺放成喜歡的樣子,接著慢慢倒入清水,避免材料移位,接著加入幾滴食用色素;記得水不要加太滿,水會熱漲冷縮啊。
水加好之後,拿去窗檯上或戶外檯子上放著,等到整塊結冰之後,把冰飾從模具中取出,就可以欣賞自己做的藝術品啦!在陽光下會美噢~
介紹到此,祝大家玩雪愉快!小孩好帶!
延伸閱讀: